因为是目前这套声母的描述是主要是针对毛南母语者的,所以,没有太详细的描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,而只是提供了例子帮助理解这些字母的发音。只要稍微琢磨右边的例子,就很容易的准确发出这些声母来。当然如果看了例子还是不知道怎么发,也许你可能已经忘记了这些汉语用毛南话怎么说了。那是另外一回事了。今后有时间又有合适的人加入的话,可以编些比较
短小精干的日常对话,每个短句都配录音,方便那些毛南语已经不太流利的毛南朋友。而目前阶段只能做到这种程度。希望大家原谅。不过,目前还是有比较长的毛南文写成的故事来学习的,文字和音频都有,只要你是认真想学,目前这些资料
暂时足够了。
所谓发音部位,就是发音时开口大小、舌位高低、嘴唇圆展的情况。如 t 和 k
都是舌头的某个部位堵住上腭的某个部位,然后突然释放,形成了爆破,所以叫作‘爆破’音。但是它们成阻(即形成阻碍)部位不一样。t 是在舌尖齿龈处成阻,而 k
是在舌根软腭处成阻。所以 t 叫作‘舌尖爆破音’,而 k 叫作‘舌根爆破音’。
所谓发音方法就是发一个音时口腔里各器官的动作方式。如声母 t 和 d 的发音部位是一样的,都是舌尖抵上齿龈,但是,t
发音时我们让气流在舌尖和上齿龈之间冲出的气流较强,而发 d 时气流比较弱。所以 t 叫‘送气’声母,d 叫‘不送气’声母。再如,声母 s 和 z
都是舌尖或舌叶贴紧上齿龈,和 t、d 的发音部位几乎是相同的,但它们是将气流慢慢地释放出来,而 t 和 d 是突然释放气流。所以, s 和 z 叫‘擦音’,而
t 和 d 叫‘爆破音’或‘破裂音’。也有叫‘塞音’的,因为发它们是舌头先塞住上齿龈,再且,它们位于韵尾时是不放开的,只‘塞’,不‘爆破’。s 和 z
也有发音方法的区别:s 发音时声带不振动,而 z 发音时声带是振动的,发它的时候用手摸喉咙能感觉到它的振动。所以,s 叫‘清擦音’,而 z 叫‘浊擦音’。
下述对声母的描述分两段,前段为发音部位,后段为发音方法。如
b“双唇不送气爆破音”的“双唇”指的是发音的部位是双唇接触,后段的“不送气”和“爆破”都是发音方法,指发此音时是不送气的(不送气是相对的,气流冲出来比较微弱而已),又是爆破的,就是双唇突然放开,让气体从口中冲出,但是不要这么强烈,过强烈了就变成“送气”的
p了。